www.麻豆-麻豆下载-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精选视频分享

安徽新闻联播:向新逐绿 加快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 海螺加快提升产业“含绿量”

时间:2025年02月01日 文章来源: 编辑人:杨吉

安徽围绕协同推进降碳、减污、扩绿、增长,过去的一年,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转型,加快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新型能源体系,持续提升经济发展“含绿量”。1月31日,安徽新闻联播以“向新逐绿 加快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”为题,对海螺集团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、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延伸举措进行报道。

微信图片_20250205091812

走进海螺集团白马山水泥厂的智慧农业大棚里,一串串西红柿鲜红欲滴,长势喜人。而它们从幼苗长到现在,使用的肥料都是从附近的水泥窑烟气中提纯出的二氧化碳。

  海螺集团白马山水泥厂党委书记、厂长卢叔敏:一般的室外栽培西红柿,一亩地一年产量大约在4000到6000斤。我们这个设施农业,再加上二氧化碳作为植物气肥,产量每年可以达到80000斤每亩,也减少了农业的面源污染。

微信图片_20250205091822

早在几年前,卢叔敏就带领团队成功对水泥窑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了100%捕集提纯,用于工业原料和食品添加剂,但市场推广并不顺利。白马山水泥厂每年生产5万吨二氧化碳,市场需求却远低于此。此外,每捕集1吨二氧化碳需要花费成本达400多元,远高于市场价格,也就是说,投入越大,亏损就越多。

  海螺集团安全环保部常务副部长翁长祎:有人认为水泥生产企业只要环保和排放达标就行了,为什么还要花大钱办小事。但是我们经过反复论证,最终还是决定上马这些项目,就是因为绿色低碳转型,实际上就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。

微信图片_20250205091827

为此,企业决定从优化工艺和深化应用入手,在持续压缩碳捕集成本的同时,与多个高校院所联合开展研发,拓宽并延伸碳产业链,在全国率先将二氧化碳制成肥料应用到农业领域,提升农作物产量,迅速取得了成功。紧接着,他们又开发并应用了二氧化碳制氨、二氧化碳储能、固碳建材等多项技术,有效解决了供大于求的问题,推动企业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实现双下降,和2020年相比,碳排放总量下降了21.8%。

  海螺集团三碳研究院总经理夏贤清:在碳捕捉和转化利用方面进一步地探索研究,积极跟踪国际上最先进的一些技术的进展情况,取得一些根本性的突破和实现产业化的应用,提高产品附加值,把二氧化碳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利用,变废为宝。

如今,从长江之滨到淮河两岸,以水泥、冶炼、钢铁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正加速向绿色化、数字化转型升级,最大程度降低能耗,减少排放。截至目前,全省已创建150家省级绿色工厂、13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13个国家级绿色园区,“十四五”以来,全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7.4%,为全省经济发展增添了一抹靓丽的绿。



版权所有: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。
打印】【关闭

上一篇: 下一篇:
版权所有: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:安徽省芜湖市文化路39号
联系电话:0553-8396990 邮箱:conchwz@126 皖ICP备05009088号
本站所有信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,转载须注明出处,海螺集团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

皖公网安备 34020202000547号